消委會:壓力襪原理
消委會:壓力襪表現參差三款難預防靜脈曲張
明報:3款壓力襪或未能促進血液回流消委會:壓力襪非愈緊愈好
AM730:運動員也穿壓力襪?
星島日報:應否穿壓力襪?
信報:我要穿壓力襪嗎?
壓力襪主要用於促使下肢血液回流,減低下肢靜脈及靜脈瓣膜承受的壓力,預防靜脈曲張或防止其惡化,不過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10款壓力襪,發現樣本表現參差,3款或未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,7款型號未有提供詳盡尺碼資料,消費者難以選擇合適尺碼;另外5款標示成分與實際不符,其中2款的差異情況嚴重,轉交海關跟進。
消委會測試10款樣本中,7款為及膝襪款式,3款為襪褲款式,產品標示可提供的最大壓力由18至25.5mmHg,售價由139元至468元。測試主要比較樣本的壓力表現、耐用程度、舒適程度及纖維成分脗合度等。
壓力襪樣本中,1款售價較低(148元)的樣本「SLIMWALK」,獲最高的5分,而售價最高(468元)的樣本之一「ofa bamberg」只獲3分,反映樣本價錢與表現無必然關係。
消委會指出,壓力襪提供的壓力必須平均分佈,達至下緊上鬆才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向上推進至心臟的功效,惟3款壓力襪或未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,其中「ofa bamberg」、「旅行家KOOLFREE」及「sk ANGEL」在小腿所提供的壓力為足踝壓力的88.8%至90.4%,壓力比例高於標準要求的上限(85%),代表小腿與足踝之間的壓力分別不大,或未能有效將靜脈血液向上推進。
耐用程度方面,全部樣本經反覆洗滌及晾乾50次後,出現不同程度收縮。「旅行家KOOLFREE」於小腿及大腿位置量得的平均壓力值較洗濯前分別增加35%及25%,「sk ANGEL」於大腿位置的壓力值則增加40%,遠超參考標準的要求。至於洗濯後的壓力比例,「旅行家KOOLFREE」於小腿與足踝的壓力比例達108.6%,即小腿位置的平均壓力值較足踝大,有機會產生「止血帶」效應,影響使用者的血液流動。